十一、家与学校之间
2015年8月,进入高三总复习的儿子早早开学了。这一年,我们没有安排出去旅游。
9月底,因为身体原因,我办理了休假手续。接受医生的康复训练建议,要选择一个环境清幽、空气清新的地方,静下心来,每天坚持快走两到三个小时。御河生态园岸边每天锻炼的人很多,有跑步的,有快走的,有打球的,有遛狗的,还有时不时呐喊吼叫的,声音鼎沸,氛围嘈杂,环境污浊,很不适合。于是,我想到了文瀛湖公园,开车去,上午绕湖快走一圈一个半小时,下午绕湖快走一圈一个半小时。
10月底,儿子说学校食堂吃不好,晚上宿舍里也休息不好,有好多高三学生父母在学校附近租房每天中午晚上送饭,或者干脆每天早晚跑家。实验中学是全封闭管理的学校,跑家的话,要向学校申请办理一张早晚出入证,还保留原来的宿舍和床位,但每天不能在学校上早自习,晚上少上一节晚自习,只有中午在学校吃饭休息。那就跑家吧,接送儿子、健身锻炼两兼顾。
每天早晨七点,我泡好一杯药茶,给儿子准备一杯牛奶、一个面包,下楼发动汽车。去学校的路上,天还没有亮,儿子可以躺在后座上再迷糊半个多小时。八点以前到达学校门口,儿子上学,我便将车停在市委党校附近,开始绕湖快走。十点左右,终点回到起点,开车回家。顺路买一个煎饼、烧饼或者鸡蛋灌饼之类,回到家里再现磨一杯热豆浆。吃罢,看书或者写字。下午四点左右,开车去文瀛湖,仍然把车停在市委党校附近,再开始绕湖快走。六点左右,终点又回到起点,开车到校门口等儿子。下课铃声响起,儿子从教学楼里出来,开车回家,儿子可以在车上休息半个多小时。就这样,一个冬天、一个春天,还有半个夏天,我和儿子每天早晨行走在家到学校的路上,每天晚上又行走在学校回家的路上,而我则每天上午坚持走在文瀛湖边,下午继续走在文瀛湖边。
刚开始的时候,我感觉每天花三个多小时只是快走,是不是有点白白浪费时间?何不趁这个时间段,一边走一边听一些有意义的经典评书?于是,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定了一个计划。下载了单田芳老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112回、《隋唐演义》130回、《水浒全传》150回,每回25分钟,原计划每天听三到五回,一个月听完一部。谁知,刚听了两天,就觉得边走边听评书,大脑一片迷糊,心里也一团混沌,整个走下来有点疲惫,根本就达不到康复锻炼的效果。干脆,什么都不听了,什么都不想了,一门心思快走。呵呵,就这样走了几天,还真见效了。心里一片清净,大脑一片空白,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杂事之尘嚣,没有琐碎之搅扰,一路走来,一身轻松,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在眼前延伸,只有一双轻轻便便的双脚在快步前行,只有头上的树枝在沙沙轻响,只有身边的风在呜呜低鸣,整个地融入了这大自然的天籁中。我内心追求的不是这样的感觉吗?医生建议所希望的不是这样的效果吗?冬天的第一场雪,我独自走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春天的第一场雨,我独自走在一片雾蒙蒙之中。冰融的第一声响动,我听到了;花开的第一枝嫩芽,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抹倩影,我捕捉到了。平静之中有激动,快步之间生感受。那年三月,在文瀛湖畔,我低吟着一首诗《七律·文瀛湖边》:
塞外古城三月来,
文瀛湖边走一回。
蓝天碧水柳絮飘,
丽日和风纸鸢飞。
鸟啼声声唤谷雨,
波浪阵阵惊春雷。
萌动我心和一曲,
野草半片献给谁?
十二、一封家书
高三期间,从9月开始,学校每个月都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儿子的成绩依次是:
9月16、17日,百校总分423分,名次24名;
10月29、30日,金太阳471.5分,名次70名;
11月25、26日,百校总分424分,名次52名;
12月24、25日,晋文源510分,名次29名;
1月21、22日,金太阳553.5分,名次9名;
2月27、28日,百校总分505分,名次4名;
3月17、18日,三市联考449.5分,名次56名;
4月21、22日,市二模528分,名次13名。
这个成绩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还是那句话,还是那个愿望,保持班年级前50名,考取二本。再加把劲、再努点力,正常发挥,争取年级前15名,达一本线也应该没问题。但我和妻子有一个共识,即使达一本线,或者超出一本线10分以下,宁可报个好一点的二本院校,也不报普通的一本院校,不追求那个虚的。
这期间,当成绩出现下滑时,我们找赵老师探讨过,他说可能家里学习氛围不浓,孩子容易出现懒散情况,再观察观察,不行的话还住校。后来儿子成绩又上来了,才没做住校的打算。这中间还有一个插曲。有一次,儿子成绩不理想,他谎说考好了,我发现后批评了一通。儿子解释说怕我们担心,尤其是怕妈妈唠叨,影响今后学习的情绪,所以撒了个善意的谎言,并不是故意要骗家长。我听后释然了。
5月6日,家长会上,赵老师颇有哲理地评价道:“进入高三的这几次循序渐进的考试,虽然不能说明什么,但也可以说明什么。”并痛心地说道:“这一届宏志文科班,是我当老师以来最难带的一个班,12个男生、48个女生,基础差,能力差,心理素质差,备考态度差,过度懒散,过度浮躁,过度焦虑。”我心里默默地鼓励和祝福着:儿子,最后一搏,冲刺啊!
6月2日,高三的同学们在拍完毕业照以后,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和书本,准备离校。我把车开到宿舍楼下,把儿子的东西放到车上。儿子开口说:“爸爸,用一下你的手机。”我跟在后边,儿子望着空荡荡的宿舍拍了几张照片,平静地对我说:“走吧!”就这样,儿子和三年的高中生活说再见了。
第二天,儿子出去了,我发现小屋桌上平放着两张纸,是儿子写的,题目是《一封家书》: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转眼三年就过去了。闭上眼睛,似乎又回到了三年前,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眼中充满对一切新事物的好奇,怂怂地走入学校大门。如今三年已过,那个曾经稚嫩的小孩,却已是换了模样,心中一片静默与淡然,以及对未来安宁生活的向往。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坐直了身子,写下了这封家书。
三年,就好像一次轮回,一路上有多少人挥手远去,消失在茫茫人海。而有那么几个人,却从未远去,不管潮起潮落,一直都留在身边。如今回过头再去想想,他们那份温情的关心与陪伴,是多么弥足珍贵,是多么来之不易!我应该庆幸,应该感到自豪。父亲母亲,这两个人是我用一生都无法报答的羁绊,高三这一年多来,父亲每日的辛劳接送与母亲在家准备的“美味佳肴”,是支持我学习生活的首要保障。哲儿,还有赵帅,三年几乎未曾中断过的一起吃饭。是啊,尤其是哲儿,基本上是天天吃、夜夜吃,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这样的陪伴,我永远铭记在心!你们是我高中阶段最深厚的友谊!赵老师,我从来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称呼他为“老班”,一日为师,终身记在心。赵老师三年来对我温淳而又严厉的关心、照顾与教导,我将终身难忘。还有在初中时的那两个死党,牛总、大熊,每次放假时你们都会来找我玩儿,曾经给过我的那些感动,是其他人给不了的,你们永远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时间,可以塑造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如今高考即将到来,回忆起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万千。童年时的种种记忆,早已封存在时光簿中,若非有人提醒,也不会想起。而在少年时代,高三这一年是最令人难忘、也最轻松快乐的一年。以后可能再也没有周六下午去学英语的“漫漫堵车路”,可能再也没有周日下午的“公知与感慨”,没有学后归来的饮料与锅巴,没有时隔几周的“猫眼电影”,没有每天早上的“和衣而睡”,再也没有“周华健”,也再也没有“十分十二寸”。可能未来还会听到那些歌,还会经过那些地点,但那时的心情与感受,早已不可同日而语。高三一年,52周,基本上就是52个复制粘贴,每天的生活固定又规律,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一板一眼,枯燥无味。可是想到未来可能会遇到的种种,现在的日子,又是那么美好单调。美丽快乐的时光,总是在度过之后才会发觉它的美,可那时已无法回头。而我这一生的故事,可能从某时起就已经注定。人生的轨迹注定漫长,可只要堂堂正正做人,挺直腰板做事,哦,还有你们的陪伴,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窗外落日的余晖来了又去,门前那颔首的少年正一天天长高。从一米七到一米八,跨越的不仅是海拔,也是心中那座不可逾越的高峰。这封家书送给自己,也送给那些一直温暖陪伴的家人。即使未来的高考最终失利,我也不会害怕,因为那束永不瞑目的光,也因为那为了未来永远拼搏的心!最后,引用一下那句很矫情、但每次读时都感动不已的话吧:
你陪了我多少年,花开花落,一路上起起跌跌。
2016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