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陪你走过之二十三(原创随笔)
作者:袁建录  发布时间:2020-05-18 10:35:36 打印 字号: | |


三、班主任石老师

我自己一直认为,而且曾经和妻子说过,儿子上了中学,正处于青春期,有些事情人家不说,我们不了解,即使说了,也不一定是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发现有些问题,我们去教育,说的不一定准,人家不一定听。因此,要和班主任建立起良好的关系,通过班主任了解儿子在校的基本情况,让班主任去引导、教育。可以说,儿子的初中三年,我们和班主任石老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石老师年龄和我差不多,瘦瘦的,偏高,有点谢顶。说话速度不快,但话语里满含智慧和温和。态度谦和、诚恳,经验丰富,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的管理和教育。十五年前,妻子在铁路遵化北中学曾经和石老师一起共事一年多,当时那个学校的老师基本上家都在大同,相互比较了解。十五年后,相互之间谈论起来还是有很深的印象。妻子也说石老师是个随和、教育有方、值得学生信赖的好老师。

儿子看起来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爱静不爱动,但实际上感情丰富而不外露,见解独特而不锋芒,加上聪明,反映快,知识面广,深得石老师的偏爱和器重,也受到班里同学的喜欢和仰慕。课堂上,不管老师讲得多精彩、多引人入胜,儿子在下面手托下巴,一片茫然,有点蔫,好像听不懂似的;也不管老师讲得多枯燥、让人多瞌睡多头疼,儿子依然手托下巴,一片木然,毫无厌倦之意。但是老师提问,儿子都能准确地回答出。课后写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不经意之间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基础知识。刚入学时,有一次地理老师问印度最大的河流是什么?全班除了儿子没有一个回答出来的,从此地理老师对儿子刮目相看,夸他课外知识丰富。

和儿子同班的,还有两位同学在学习上表现比较突出。一个是史英杰,尽管反应稍慢,理解力不如儿子,但是稳重,认真细致,学风踏实,肯用功,属于那种一节课只做一张卷子、但做完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基本不会错的学生。另一个是张同庆,机灵,反应敏捷,动作快,但基础欠扎实,毛躁,属于那种一节课能做三张卷子、但做完以后遇到类似的题肯定会有错的学生。三个学生,三种性格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学习成绩都很好,好长时间都是班里的前三名,石老师都挺喜欢这三个孩子,还起了个外号叫“三巨头”。

11月中旬,期中考试。儿子考了462分,在班里排名第二,年级第35名。班里史英杰第一、张同庆第三。成绩公布后,儿子回家一进楼道,便兴奋地大声喊着:“考好啦!考好啦!”

考试成绩公布后,学校召开家长会,还专门邀请北京四中的老师为家长们举办了一期主题为“家长如何辅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专题讲座。在班级家长会上,石老师重点强调“习惯比聪明更重要”,这一点与我对儿子在初一阶段的要求和希望是相同的。英语差2分满分,韩老师在儿子的试卷上用红笔评注:“做题要严谨稳重,不能只图速度。会做的争取不错!”语文分数差距较大,付老师客观地评价道:“袁家华语文基础扎实,这次失误不是粗心的问题,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家长会后,石老师和我单独聊了一会儿,说儿子基础好、习惯好,学习劲头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如果有什么不良倾向或苗头,他会随时观察并适时地提醒教导。至于任课老师,他也会尽量沟通协调。石老师这样一说,我就一百个感谢、一千个放心了。

回家以后,针对期中考试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老师提出的建议,我和儿子做了一次简要的交谈和引导。因为我始终认为,在学习方面,有石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关心和教导,儿子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认知态度和学习方法,我们做家长的无需过多的说教,说得多了孩子嫌烦,说不到点子上会引起孩子反感,只要点到为止。

一个学期,转瞬即逝。期末考试,儿子考了468分,在班里排名第二,年级第29名,比期中的成绩进了一步。班里仍然是史英杰第一、张同庆第三。这一次,楼道里又听到那熟悉的声音:“考好啦!考好啦!”

寒假期间,我和妻子专门去石老师家串了个门,面对面了解一下儿子这一个学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习惯、交往等基本情况。石老师也不避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儿子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肯定和夸奖;缺点和不足,客观地予以指出和分析,并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办法,也给我们提出引导、帮助孩子的思路和策略。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学生、老师和家长一起下辛苦,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充实地度过三年初中时光,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顺利考上大同一中,为将来考个好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子在初中遇到了石老师这样一位好老师,也结交了李宇涵(外号“大熊”)、牛伟杰(外号“小牛”)这样两个好朋友。儿子性格内向,石老师专门安排外向活泼的牛伟杰和他同桌,正好互补,两人也比较投缘。这三位好友一直保持着联系。牛伟杰后来上了天津的一所技校,儿子高考报志愿时想报天津财经大学,当时就想和牛伟杰呆在同一个城市,后来综合考虑没有优先选择这所学校。儿子上大学后,每逢暑假、寒假,三人就一起聚餐、一起玩耍、一起看电影、一起逛商店。我想,儿子内向,一生中能结交几个好朋友也很知足了。朋友不求太多,只要投缘,能说到一起、玩到一块儿就可以了。儿子上大学后,还去石老师家坐过好几次,和石老师聊人生、聊理想。石老师和“大熊”、“小牛”,是儿子人生起步阶段遇到的重要的三个人,陪他度过了初中三年的难忘时光。

 

四、一年四个台阶

又是一年春来早。2011年正月末,初一下学期开学了。经过一个秋天的入门体验、一个冬天的不懈坚持,儿子已经习惯了日复一日的看似枯燥、实则充实的初中学习生活,习惯养成已经显露出不同寻常的作用,正如石老师说的,在零起跑线上取得了优势,只要发挥优长、克服短板,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天气逐渐变暖,经过三年的大拆大建大折腾,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新修了好多宽阔的马路,新盖了好多崭新的楼房,新建了好多绿色的街边小公园,也新开了好多特色饭店。我依然在周末带着儿子走街转巷,熟悉着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感受我们身边的历史,留住变化中的记忆。

那段时间,儿子的扎实的知识基础、广博的知识视野、独到的学习方法和优秀的学习成绩,得到了石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好奇。同为“三巨头”的张同庆就是其中一个。在班里,同庆时不时地看看袁家华在读什么书、做什么样的题,他也马上买什么书、做同样的试卷。周末,同庆经常给我打电话,问:“叔叔,袁家华在家吗?在干什么?”有时主动约儿子和他一起出去玩、转或者逛书店。

转眼之间,又期中考试了。儿子考了466分,班级排名第二,年级第22名。班里仍然是史英杰第一、张同庆第三。因为总考第二,班里同学给儿子起了个绰号“千年老二”。

家长会上,石老师专门让我走上讲台,讲讲我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思路、方法。我大体谈了三点体会:一是完全赞成石老师在上学期家长会上强调的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家长在孩子的习惯养成方面起着表率、模范作用,家长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孩子也会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家长喜欢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孩子也会喜欢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二是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比如陪孩子一起下饭店、走街串巷,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性、加深对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的了解和热爱;比如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外出旅游,可以丰富孩子的业余情趣、开拓孩子的知识视野。三是学习,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生活常识以及做人品德、做事原则,从日常的点滴中注意积累,从平时的生活中总结经验,从他人的成绩中汲取心得。

期末考试,经过一年的积淀和努力,儿子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和惊人的名次:总分657分,班级排名第一,年级第11名。

一年四次考试,儿子在年级的排名,从35名到29名、从22名到11名,连续上了四个台阶。按照当时铁一中初中毕业生考取大同一中的成绩和排次来看,全校前25名基本可以达到市一中统招录取分数线。儿子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和成绩,考上市一中绝对没有问题。我们一家都这样认为,也都这样自信。

暑假期间,我和妻子再次拜访了石老师。石老师实事求是地向我们反映了儿子在校期间的表现、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以及他的建议: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有个性,脑子灵活、聪明、反应快,成绩有目共睹,可以证明一切。不足之处:好静不好动,不爱说话(但一说话很精辟),和同学交流交往不多,和老师互动不够,回答老师提问不积极不主动。石老师还特别提到,十三四岁的学生,正是青春期,逆反心理特别强。你和他讲道理,讲得少了、浅了,他好像都懂,讲得多了、深了、远了,他表现出不耐烦;你让他朝东,有时候他偏向西,反正处处逆着你来。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细心分析孩子的心理反应,要引导为主,尽量不要正面冲突。每个孩子都有这段逆反时期。石老师的一番话真可谓经验之谈、良苦用心,我记在心里,也在思考着如何应对儿子的逆反,陪伴他度过这段青春期。

初一是儿子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他劲头十足,自信满满,我们也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

 

 


 
责任编辑:刘志刚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