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陪你走过之五(原创随笔)
作者:袁建录  发布时间:2020-05-08 09:57:00 打印 字号: | |


十一、学说话与学走路

儿子什么时候学会说话、什么时候学会走路,作为父亲的我真的记不清了,而且学说话和学走路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只能从妻子断断续续写的《育儿日记》里寻找一星半点儿痕迹和记忆。

1998年7月27日:儿子自己能完全俯卧,并向前移。

1998年8月1日:今天吃晚饭时,我把儿子放在床上。我们吃得正香,听到儿子小声地哭起来,开始哭声不连续,后来连续起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还清楚地叫着“妈姆、妈姆”。

1998年8月3日:儿子很爱动,躺在床上,总是手舞足蹈,一刻也不歇,而且他不喜欢躺,就喜欢让人扶着站立。

1998年8月24日:这几天,儿子尝试着迈步了。

1998年10月8日:儿子从小就爱说话,总爱自言自语。一开始他叫“妈妈”。这几天隐约听得好像在叫“爸爸、姐姐、弟弟”。

1998年10月13日:六个月以后,儿子渐渐能坐稳了,身子不再像从前那样前后左右地倒了,不用大人扶也能坐五分钟左右。他可以坐着玩圆球、玩小熊。

1998年12月15日:今天,我无意中咳嗽了两声,儿子也学着咳嗽,学完还狡猾地看着我并报以大笑。

1999年3月13日:儿子已能区分生熟人,也能听懂大人的话了。比如大人说:“灯灯”,他会抬头去看灯。大人跟他要手里的东西,他会知趣地递过来。

1999年4月9日:儿子能扶着墙或桌子慢慢地走步了。

1999年4月27日:这几天,我发现儿子自己会蹲着拉尿了,也没人教他,自己就会了。这一点真让人惊喜。

1999年5月6日:今天,我尝试着让儿子自己迈步。小家伙开始不敢迈,硬要拉我的手或找别的支撑物。后来见我不理睬,就无可奈何地迈出了那“关键的几步”。以后尽管胆怯,但不像刚开始那样了。每次都能自己迈三四步,步子走得也比较稳。

1999年5月10日:这几天,儿子已能有意识地发出“妈妈”“奶奶”这样的音了。

1999年7月14日:这几天,我每天对儿子说一些简单的能记住的词,如“爸爸班班了”“妈妈在家家”“虎虎吃啥了?虎虎吃蛋蛋”“虎虎干啥呢?虎虎看灯灯”……突然,有一天,我问:“虎虎吃啥了?”他脱口而出:“蛋蛋。”说得清楚清脆,惹人喜欢。

1999年7月15日:现在,儿子已能逐渐领会大人说话的意思了。比如让他把某样东西递过来,他会马上递到你手上;不让他玩脏东西、他就不玩;手里拿着小物品想往嘴里送时,只要大人说:“不能”,他就会冲你一笑,然后把小物品交到你手中。

 

十二、《育儿百科》与育儿日记

在妻子怀孕期间,四姨送了一本日本著名儿科专家松田道雄先生所著《育儿百科》。这本书强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强调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教育孩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以读者为中心,从父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主要内容从婴儿诞生前一直写到孩子上小学,共分650个专题。以孩子的年龄段为单元划分,各部分相互独立,内容包括喂养方法、环境、异常情况、集体保育等,详细解答了父母在育儿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细致入微,全面周到。可以说,这是一本全面解读孩子成长过程、给予新手父母全程育儿指导的百科全书。

按照这本书的阅读方法,不用次把全部内容都读完。孩子1个月时,读1个月龄的部分,孩子1岁时,读1岁的部分。如果想事先了解孩子个时期成长的梗概、个性的表现方法,就这个月龄的婴儿这个年龄的孩子等内容。关于喂养方法环境”等情况那么与孩子的月龄、年龄相关的内容要全部读。如果孩子有什么异常情况发生,读与孩子月龄、年龄相符合的异常情况”或者“孩子的疾病”部分

受这本书的启发,妻子从儿子一百天的时候开始写《育儿日记》,陆陆续续写到儿子一岁半。此时,儿子已经可以独自迈步走路、说简单的话了。

1998年7月31日:儿子特别爱笑,是个随和的小宝宝。只要你稍微逗一逗他,他的眼睛就眯成一条线,笑成一朵花,有时竟笑出了声音,那声音像铃铛,悦耳、清脆。

1998年8月23日:今天,儿子躺在床上,自己“咯咯”笑个不停。我和妹妹都感到奇怪,他自己怎么会笑了,后来才明白,他是冲着墙上的美人照笑呢。

1998年10月7日:今天早上,我刚睁开眼,奶奶就说:“出牙了。”我用手一摸,果然,我摸到两个硬硬的小牙根。再一看,儿子下牙床上有两个小白点,像刚破土而出的小芽稚嫩而鲜活。

1998年12月14日:儿子是个憨厚的小伙子,除了饿和瞌睡以外,他是不哭的。一般情况下,就是坐在床上玩。

1999年1月9日:儿子已满九个月了。脸红扑扑的,个子又长了些,小手、小脚都胖乎乎的,很招人喜欢。他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丰富了,有时会冲你挤眉弄眼,有时会歪着头冲你顽皮地笑。

199959日,儿子一岁零一个月。我和妻子抱着儿子到桥西的一家照相馆拍了一组艺术照。圆圆的脑袋、汪汪的眼睛、嘟嘟的小嘴、胖胖的小手、白白的肌肤,真的让人发自内心的喜欢、情不自禁地爱他。

 

十三、邻居们

1999年暑假期间,小区要求居住在一楼的住户必须限期拆掉自建的围墙,平整私自围起的院子。我们的那个小院也不例外。我用了一个双休日,把拆下来的围墙废砖平平整整地铺在院子里。又联系铁艺工匠,给小屋阳台安了铁窗玻璃,整个封闭起来,只留一个小门方便进出。一楼的住户基本上都是从南面阳台进出,出门时经常见面,相互打个招呼,逐渐熟悉了。

八月底,母亲上来以后,几家邻居便可以凑在一起,聊天,做营生,逗儿子玩。

一家是张爷爷张奶奶。张爷爷将近八十岁,眼睛不好,戴一副高度近视眼镜,行动不大方便,柱一根拐杖;张奶奶将近七十岁,还挺精神。老两口结婚多年不生育,抱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四十多岁,一人一个女儿。老两口特别喜欢虎虎,尤其是张爷爷。每天上午或者下午出了家门,拿一张小椅子,手里捏着几块冰糖,坐在树下等母亲背着儿子出来。看见母亲背着儿子一摇一摇走过来,就“虎虎!虎虎!”地喊。儿子下了地,走到张爷爷跟前,用小手接住张爷爷给的冰糖,一把塞进嘴里,然后顺势靠在张爷爷张开的双手之间,张爷爷乐呵呵地笑着,儿子美滋滋地吃着冰糖。那一老一小、一坐一站的景象,真让人感动不已!而儿子呢,对张爷爷的东西也情有独钟。邻居们有时故意逗儿子,趁张爷爷回家的时候,专门坐一下张爷爷的椅子,儿子便过去要拉起来,嘴里还嘟囔“张爷爷的,张爷爷的!”邻居们便哈哈大笑,说:“这个小东西!”儿子小时候不仅对与自己亲近的人的东西看得紧,对自家的东西同样看得紧。有一次,曾大妈开玩笑说要来我们家里拿点儿吃的,儿子索性就坐在门口,不让曾大妈进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家是曾大爷曾大妈。曾大爷是火车司机,曾大妈提前退休,都四十多岁,有一个女儿,也属虎,比儿子大一轮。女儿小的时候,一条腿让小区西边的火车压伤,做了截肢手术,后来配了一条假肢,每年都得去北京检查更换。曾大爷曾大妈也特别疼爱虎虎,尤其是曾大爷。每次见面,曾大爷总要抱抱儿子,说亲亲大爷。儿子便大方地噘起小嘴,在曾大爷的脸上“叭叭叭”亲几下。曾大爷总是说:“哎吆,虎虎和大爷真亲!” 曾大爷曾大妈经常从家里拿些水果、点心蛋糕各色小吃,一口一口地喂儿子吃,那情景,真让人难以忘怀。曾大爷曾大妈有时出去买菜,也喜欢抱着儿子同去,有人开玩笑说:“啥时又生了一个?”他们都呵呵笑个不停。儿子去了曾大爷曾大妈家里,也毫不客气,开电视、玩玩具,他们有了好吃的也都乐意都拿出来给儿子吃。曾大爷曾表示过想认虎虎做干儿子的意思,母亲说,有亲爹有亲妈,认啥干爹干妈?或者说,亲的话,大爷大妈也挺亲,非要认个干爹干妈就亲啦?到底有没有这个事或者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清楚,这都是以后母亲跟我说的。

还有一家陈大爷陈大妈。陈大妈提前退休,陈大爷在供热段上班,都五十多岁,有两个女儿,都未安排工作。陈大妈和曾大妈在我们还没有在桥北居住以前就走的比较近,两家关系一直来往得很密切。陈大爷腿部不好,每天早晨在小区周围慢跑锻炼,一边慢跑,一边嘴里“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的喊着。有时候大老远遇见一个熟人,便毫无顾忌地大声“阿嚏!”一声,猛不防吓人一跳。时间长了,见得多了,我们便叫他“阿嚏大爷”。陈大爷有时看见虎虎故意大声“阿嚏!”虎虎也毫不示弱的回敬一声“阿嚏!”说实话,陈大爷陈大妈也喜欢虎虎,也逗虎虎玩,但是仅仅属于喜欢小孩那种喜欢,在喜欢程度上和感情深度上远远比不上张爷爷张奶奶和曾大爷曾大妈。

还有闫奶奶、林奶奶。都有各自的儿女、各自的孙辈。

 


 
责任编辑:刘志刚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