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法官文苑
“法苑”之感---赏法苑之美,感法纪之严
作者:陈智慧  发布时间:2015-12-30 11:16:12 打印 字号: | |
  “法者,天下之仪。所以决凝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这是《管子.禁藏》当中有关法律的地位的一句话,一语道出了法律在社会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守法用法的意识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过去,我对于法律的认识只是存在于书本之中,一条条的法律法规虽然看起来死板但是却带着些不可侵犯的威严。然而,当走出校园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来到法院工作,这个公正开放同时存满了神秘气息的地方。

 记得初次来到中院时,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建筑,庄严的国徽,顿时,一股凝重之感扑面而来,令人肃然起敬。可是当来到主楼的背后时,看到的却是一座设计精巧,风格鲜明,庄重典雅却又不失灵动之美的文化园区,当真是映了诗人陆游所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进文化园,首先是一座有着北魏文化元素的雕塑,高数十米,巍峨高大,犹如一位正义的战神,挺立在文化园的中心,警戒世人法纪之严,严即不可侵犯。文化园的西面又有两座雕塑,分别是中国司法官的鼻祖皋陶和他的判案神兽——獬豸。相传他是东夷族首领,虞夏时人,清脸鸟嘴,铁面无私,颛顼帝与邹屠皇后第七个儿子。舜时“作士理民,画地为牢”因而被称为中国司法鼻祖。《论衡》中曾经说道 “五帝、三王、皋陶、孔子,人之圣也。”此外,皋陶还与尧、舜、禹并列为上古四圣,可见他的地位之尊荣。皋陶曾经部落后演化孕育华夏文明,皋陶也成为华夏文明的奠基人而其文化的精髓“替天行道,惠民为本”、“天人合一,天由人意”、“勤政廉政,任人唯贤”、“以德治国,五刑五用”等思想观念,铸造了华夏民族之魂,同时可见上古时候刑法典用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思想观念。

 另一座雕塑是獬豸又称独角兽,是当时皋陶的坐骑,据说每当皋陶判案遇到难处的时候就牵来獬豸,獬豸只触有罪的人。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健步而行,来到文化园的北侧,一面长百米的浮雕墙夺人眼球。沿着历史的轨迹雕刻着曾经的发生的重要的立法活动、司法人物、法律事件、审判制度。浮雕匠心独具之处是文化墙的开端,一面刻有“山”字的铜镜,起初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几番思量不出便放下疑问细看后面的浮雕,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魏国李悝作《法经》成为我国首部系统的封建法典,秦国商鞅南门立木以证官威,表现出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形成法律雏形。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秦汉时期的廷尉府司法之严,法不留情。唐有《六典》宋有《刑统》明有《大律》清有《律例》成文的法典不断地完善。还有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唐朝的狄仁杰、宋代包拯、明朝海瑞、清代施公,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的眼前,令人望洋兴叹。

 其中突出中院文化特色之处是介绍了平城时代的法律文化。平城,大同于北魏时期的首都之称,这幅图介绍的便是平城时代留给大同及世界的宝贵财富-云冈石窟以及当时实行的“三都会审”的审判制度。

 整个文化园的设计追循着“北魏之律,法之嚆矢”的创意原则,通过精心的设计造就了以大同的北魏文化为背景的中院“法苑”之景,不经令人感叹文化园设计的匠心独运。
责任编辑:刘志刚
联系我们